4月26日上午,番禺琴山堂春日古琴雅集拉开帷幕证券etf股票行情,琴山堂师生以琴为笔,在春日里书写传统雅韵的新篇章。
学员展艺:经典琴曲里的多元风情
活动中,学员们轮番演绎《将进酒》《归去来辞》《关雎》《阳关三叠》等经典曲目。其中,学琴仅一年的学员阿秀带来《将进酒》演奏,虽习琴时日尚短,却以破格的勇气挑战豪放派名曲——指尖扫弦如酒坛开封般酣畅,“打圆”技法模拟杯盏碰撞的顿挫,节奏随着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”的诗意层层推进,虽偶有青涩卡顿,却将李白“人生得意须尽欢”的狂放之气诠释得淋漓尽致。台下掌声雷动,既是对新人的鼓励,更是为古琴传承的“破圈”喝彩。
其他学员的演绎亦亮点频出:《归去来辞》以舒缓指法勾勒田园归隐的悠然,《阳关三叠》通过“吟猱”技法传递离别愁绪,《关雎》则以古朴琴调重现《诗经》的典雅情致,多元曲风勾勒出古琴艺术的丰富轮廓。
师徒同台:新声古韵的传承画卷
青年教师王可澄(Flora)率先登场,作为创始人陈锦荣的弟子,她自2017年研习古琴演奏与教学法,得师爷金蔚指点后更添温婉气质。一曲《良宵引》中,她指尖灵动如春风拂柳,旋律细腻似溪流低语,将古琴的雅致与抒情娓娓道来,尽显青年琴者的传承力量。
随后,创始人陈锦荣压轴演绎《酒狂》。出身三辈从文的书香世家,他既是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,也是北大古琴研修班学员,师承名家金蔚。《酒狂》在他手下别开生面——以“打圆”“撞”等技法模拟醉态,节奏跌宕间似见阮籍“借酒避世”的愤懑与超脱,泛音与按音交织如醉眼蒙眬中的天地混沌,却在尾声突转清亮,暗合“众人皆醉我独醒”的文人风骨,让观众在古今碰撞中感受古琴的当代生命力。
对话传承人:让古琴“活”在当下
“古琴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,而是活着的文化血脉。”陈锦荣在采访中分享创办琴山堂的初心,“今天阿秀弹《将进酒》就是最好的例子——哪怕学琴仅一年,只要理解曲中精神,一样能弹出‘少年狂’。我们的课堂常让学生用古琴即兴改编流行曲,甚至结合诗词朗诵,就是要打破‘古琴只属于古人’的刻板印象。”他感慨道:“传统的生命力,从来都在‘人’的传承里。当年轻人愿意为一曲《将进酒》熬夜练琴,古琴就不再是束之高阁的雅器,而是能共鸣当代的文化挚友。”
此次雅集以“徒展新声,师传古韵”为脉络,不仅展现古琴艺术的代际传承,更以《酒狂》的创新演绎与学员阿秀等新生力量的破格尝试,证明传统文化在当代仍能激发新的情感共振。当七弦之音穿越千年,落在春日的琴山堂,古老礼乐正以年轻的姿态,继续叩击着现代人的心灵。
文/图:番禺融媒 记者 潘伟璘